跳转到内容

下载此页面的GPX文件
来自维基导游
参见:欧洲历史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或称苏联,于1991年解体。许多前苏联共和国至今仍是独联体的一部分。以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涵盖地球面积的六分之一,至今仍是全人类历史上疆域最广的国度。

强权的踪迹至今仍存于世,而其前公民们依然对其有强烈的认同或反抗情绪。

了解

[编辑]
俄罗斯人民所说的,那些不后悔苏联解体的人是没有心,而那些后悔的人却是没有脑子。
——佛拉基米尔·普丁

历史

[编辑]
更多相关详细内容,请参见俄罗斯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起源自1917年的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后,临时政府成立,但仅执政了不到8个月,布尔什维克便很快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并于选举后武力解散俄国立宪会议,史称十月革命及一月剧变;之后俄国发生内战,由布尔什维克所领导的红军击败了白军以及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后,苏联于1922年12月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成立了苏联。

第一任苏联领导人佛拉迪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从一连串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取得了领导权。斯大林以计划经济作保障推行大规模重工业化,但也进行多次大清洗,导致逾百万人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于1939年和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国等轴心国入侵,历经了4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击退入侵德军,并出兵控制了东欧大部分国家。

冷战

[编辑]
参见:冷战欧洲

尽管苏联宪法规范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对峙,这两大军事集团在冷战时期于全世界展开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政治斗争,在1980年代初期,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苏联还是联合国中唯一有三票的“国家”。在19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进行改革政策,将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宽对东欧等其他卫星国的控制,却导致苏联在1991年解体,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共和国与疆域

[编辑]

苏联由十五个苏维埃共和国组成,这些国家现今都已独立。苏联已解体逾二十年,但区域内仍然存在着许多冲突;其中,有四个大型的事实独立国家。

前苏联共和国:
1. 亚美尼亚; 2. 阿塞拜疆; 3. 白俄罗斯; 4. 爱沙尼亚; 5. 乔治亚; 6. 哈萨克; 7. 吉尔吉斯; 8. 拉脱维亚; 9. 立陶宛; 10. 摩尔多瓦; 11. 俄罗斯; 12. 塔吉克; 13. 土库曼; 14. 乌克兰; 15. 乌兹别克

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共和国,拥有其超过一半的人口及大多数的疆域,可谓其自然的继承者。

  • 克里米亚(包括塞瓦斯托波联邦城市)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争议领土,但自2014年事实上已经由俄罗斯管辖。自苏联时期以来,当地多数人口为俄罗斯人,加上俄罗斯黑海舰队也驻扎在当地。
  • 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于中欧的外飞地。

拥有与俄罗斯相近的文化底蕴,白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莫斯科最亲密的盟友。今日的白俄罗斯是由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所领导,他被视为欧洲最后的独裁者。

基辅曾经是俄罗斯民族国家的首都,可谓俄罗斯的前身。然而,乌克兰与番鸭(俄罗斯前身)已经持续了数百年的紧张关系。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十分努力;在这之前,乌克兰虽是欧洲最富饶的大农场,但仍遭受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30年代的大饥荒,而接续下去的是二战德国入侵的大屠杀。也许,乌克兰最深远的苏联遗产即是于1986年发生辐射外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2014年以来,俄罗斯已经掌控了克里米亚,并支持东乌克兰的武装部队。

位于帕尔迪斯基的废弃军事建筑,以前是一座重要的苏联海军基地

波罗的海国家曾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但在俄国大革命之后享有独立直到二战爆发。它们曾三次被入侵;分别是1940年的苏联、1941年的纳粹德国以及1944至1945年的苏联再度入侵。它们于苏联诸多共和国中保有了相对强烈的国家认同,在森林兄弟数十年的反苏联占领运动之下,波罗的海国家成为率先脱离苏联的国家,并没有再加入独联体。今日,它们是欧洲联盟与北约的会员国,比任何其他前苏联的国家更加紧密地与西欧整合。对俄关系、国家内政以及国内的俄语少数族群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呈现紧张的局势。

这个地区是从十九世纪沙皇俄国所统治的国家,当然这里有过强烈的抗争事件。这里有相当多的俄罗斯民族移民(其中一些人是在独立后离开),俄语普遍存在,但当地的语言、文化和伊斯兰宗教是十分的活跃。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复杂,高加索向来种族多样化,苏维埃政府搬迁的大群人(有些人被迫,有些则是自愿的),使国家的一些种族冲突加剧,直至今天也没停过。 另一方面,土耳其和俄罗斯两国之间针对高加索也非常紧张且争论不断,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为了争取该地区控制权,而不信任过去的黑暗往事(特别是在1915年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和斯大林执政的恐怖时期)。

  • 摩尔多瓦:大多数人群在文化和语言上与罗马尼亚相似,但当地拥有一些亲俄者和少数突厥民族。这里也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 德涅斯特河沿岸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苏联时期的许多美学依然存在着。

语言

[编辑]

俄语曾是苏联的通用语。多数出生于1980年代以前的前苏联公民都曾在学校接受过俄语教育,至今各国内部仍有使用俄语的少数族群。然而,多数前苏联共和国都有着与俄罗斯和俄语少数族群的复杂关系。

即便是俄罗斯本身,也存在许多母语并非俄语的族群。

参见

[编辑]
话题条目大纲条目,需要更多内容。它有条目模板,但是目前没有充足的信息。请勇往直前帮助它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