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此頁面的GPX文件
出自維基導遊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是從1939年至1945年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包括當時所有的大國),並最終分成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與軸心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為止人類史上最大的戰爭,多達1億軍人參與了這次軍事衝突,主要參戰國將自己的經濟、科技、人員用於戰爭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史上死傷最大的戰爭,戰爭死亡人數在5000萬人至7000萬人之間。

歐洲戰場[編輯]

主條目: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參見:猶太人大屠殺諾曼底登陸

1918年至1919年,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原德意志帝國被推翻而另建新政府——魏瑪共和國。然而此時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人嘗試在德國建立一個法西斯專制政府。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後,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黨取得了絕對政治權力,採用極權主義策略廢除民主制政治結構,並準備擴張為「新羅馬帝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在國會縱火案後希特勒着力改變德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將德國塑造為法西斯極權的一黨制國家。

納粹德國與意大利王國隨即開始侵略擴張。1935年10月,意大利王國侵略埃塞俄比亞(當時稱「阿比西尼亞」)。1936年—1939年,納粹德國與意大利王國介入西班牙內戰,間接扶持國民軍領導佛朗哥對西班牙施行專制獨裁政體。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歐洲戰場開闢。

亞太戰場[編輯]

主條目:太平洋戰爭
參見:中國抗日戰爭滇緬公路

1927年,蔣中正、汪兆銘發動「四·一二政變」與「七·一五政變」,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決裂。1928年6月,奉系軍閥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暗殺(即皇姑屯事件),日本正式開始侵略中國。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率先進入戰備階段。此後日本侵略勢力從東北逐漸向南深入。1932年,1月,籌備組織「滿洲國」,定都長春(當時改名為「新京」)。1935年,日本又鼓動「華北五省自治」。

中華民國大總統蔣中正此時以「先安內,後攘外」的方針,繼續剿共,對日本的侵略則企求國際聯盟的幫助。1936年,紅軍長征勝利會師後,中國共產黨方面宣布「聯蔣抗日」。同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雙十二事變,對蔣中正實施「兵諫」。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戰正式開始。10日後,蔣中正於江西廬山發表《第二次廬山講話》,正式表明全面準備抗戰的方針。1937年—1938年間,中日兩國發動了淞滬徐州太原武漢四次大型會戰。武漢會戰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2日後,中國正式對日宣戰。

日本在侵略朝鮮的同時,也大舉進兵東南亞朝鮮半島,以試圖阻撓外部資源進入中國並完成其「大陸政策」。

戰爭的結束[編輯]

1936年,納粹德國與意大利王國建立柏林—羅馬軸心,同年與大日本帝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翌年意大利王國加入)。1940年,三國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形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軍事同盟之一——軸心國結成。

1943年,意大利王國率先與同盟國達成協議,共同作戰。墨索里尼則在橡樹行動中被德國救出,並另同意大利軸心國參與者建立「意大利社會共和國」。同年,中國抗日戰爭轉入反攻階段。1945年4月28日,法西斯意大利頭目墨索里尼被執行槍決,2日後納粹德國頭目希特勒則自殺身亡。5月8日,四國攻入德國首都柏林並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爭告一段落。隨後,美國與蘇聯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直至9月2日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書》為止。

話題條目可用條目。它提及了關於此話題的大主題。愛冒險的人可以直接使用此條目,但還是請勇往直前幫助它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