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此頁面的GPX文件
33.5119.133333
出自維基導遊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

了解[編輯]

古城門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是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市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為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淮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的故鄉,也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故鄉。 淮安(2001年由原地級淮陰市更名而來)。古名:清河、清江浦、淮陰等, 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青蓮崗文化」遺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淮安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衝,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 淮安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東北接連雲港,東南接鹽城,南接揚州,西南鄰省會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連宿遷。鄰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區位優勢獨特。淮安是江蘇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交通,也是長三角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淮安人文薈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遊記》作者劉鶚等。

區域[編輯]

抵達[編輯]

淮安交通較為發達,飛機、火車、客車等皆可到達。

鐵路[編輯]

  • 淮安站淮陰區淮海北路與珠江路交叉處),📞 +86 0517-83721222

航空[編輯]

  • 淮安漣水機場地址 淮安市空港路1號

機場大巴

客車[編輯]

環遊[編輯]

觀光[編輯]

  • 文通塔
  • 古城門
  • 周恩來紀念館
  • 鐵山寺
  • 明祖陵
  • 洪澤湖大堤洪澤湖石壩、高家堰),地址 中國江蘇省淮安市簡介 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年) ,當時還沒有洪澤湖,大堤是在淮河邊的富陵湖、白水塘等諸湖盪的東北隅。明永樂年間,在武墩至周橋之間興工修堤。明萬曆七年(1579年)將洪澤湖大堤土堰改築石工牆,並加高加固,大堤基本定型。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將大堤從周橋延伸到蔣壩,並全部建築石牆護坡。從明萬曆八年(1580年)起,洪澤湖大堤在迎水面開始增築直立條石牆護面,到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171年內,築成長60.1公里,高7至8米的石工牆,蜿蜒曲折共108彎,甚為壯觀。且規格統一,是用長0.8至1.2米、寬厚各0.4米的6萬多塊條石砌成,築工精細。現存洪澤湖大堤全長70.4公里,大堤主堤保存完好,呈現的古代石工牆基本完好。作為清口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 清江大閘清江閘),地址 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清口樞紐東側的裏運河上)。簡介 明代開鑿的「清江浦」上4座協同工作的節制閘之一。現存清江大閘保存完好,正閘高11.5米,閘門寬7.3米。作為清口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 雙金閘地址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簡介 雙金閘是淮北鹽河與中河交匯處的節制閘。始建於公元17世紀末。現存的雙金閘為1922年重建。1957年,淮沭新河開挖,徹底截斷鹽河通道,雙金閘逐漸廢棄。現雙金閘保存狀況良好。作為清口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 清口樞紐清口水利樞紐),地址 江蘇省淮安市黃河、淮河與淮揚運河北段、中河交會處)。簡介 明清兩代為解決運河會淮穿黃的難題而建設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水運樞紐。建築了水流制導、調節、分水、平水、水文觀測、防洪排澇等大型工程,完整體現了明代水利工程專家潘季馴「築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黃、濟運保漕」的工程意圖,體現了人類農業文明時期東方水利水運工程技術的最高水平,其整體性尤為突出。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 淮揚運河淮安段地址 江蘇省淮安市簡介 由裏運河、裏運河故道、古黃河、中運河、張福河等構成。公元15世紀初(明代初期),為了避免漕船在黃河河道中行船面臨的險灘等危險,減少借黃河河道行船的距離,疏浚宋代開鑿的沙河為「清江浦」運河,此為清口樞紐區域的裏運河部分。現裏運河為五級航道。清代,為了解決黃河淤積清口的問題,不斷築壩建閘(其中包括惠濟閘、通濟閘、福興閘),使清口附近的運道形成一個顯著的U形河段,起到調控水位利於通航的作用。20世紀新建的二河和淮陰船閘切斷了清口樞紐的U形河段,使原裏運河U形河道失去了運輸功能,主要承擔灌溉排澇功能,稱為「裏運河故道」。清口黃河,原為公元12世紀黃河奪淮入海前淮河下游故道。至公元16世紀時,黃河主流逐漸固定的從清口入淮河河道。由於公元19世紀中期黃河北徙,原河道被廢棄,現多用作農田灌溉。中河河道自鉗口壩至三河口全長約5200米,現被稱作「中運河」,現為二級航道,河道基本保持原狀,部分河段依舊通航。張福河是為了引洪澤湖水,沖刷黃河河道、為運河供水的多條引河之一,開鑿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後多次疏浚,不斷擴寬、延長,該河道保存較好,目前仍可通航,河道兩岸的河堤保存完好。作為清口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 總督漕運公署遺址總督漕運部院遺址、漕運總督署遺址公園),地址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原楚州區)城區中心簡介 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始建於宋乾道六年(1170年)。公元12~13世紀(元代時期)這裡是淮安路總管府。公元14世紀時(明初)陸續改為淮安府署、淮安衛指揮使司署。明萬曆七年(1529年),改為漕運總督府。直到1860年(清末)遷並裁撤漕運總督,此處公署逐漸廢棄。1945年10月,新四軍攻占淮安城,將大堂拆除,木材運到鹽城用作武器原料,總督部院舊址則改為擴建的葉挺體育場。只有房基、礎石仍存。2002年8月,淮安市楚州區在舊城改造中挖掘發現了明清時期的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在明清遺蹟下3米處還發現有宋元代文化層。現存部分建築房基、礎石等遺址已經完成保護工程,並對外展示開放。於2014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

活動[編輯]

購物[編輯]

用餐[編輯]

夜生活[編輯]

住宿[編輯]

通訊[編輯]

下一站[編輯]

城市條目大綱條目,需要更多內容。它有條目模板,但是目前沒有充足的信息。請勇往直前幫助它充實